豆瓣时间:一个和文艺青年一样不靠谱的内容付费产品
“罗辑思维”在本月8日宣布并入“得到”平台,长视频改为8分钟以内的音频,且彻底放弃“得到”之外的音视频渠道,事实上实现了母项目被子项目吞并的效果。虽然“得到”上不少付费大V的专业度也会被质疑(比如被古典音乐从业人士吐槽的《雪枫音乐会》),但总体而言,“得到”是相对精品化的产品。“得到”用免费内容补充付费内容低效生产的弊病,用知识新闻补充听书低效生产的弊病。 值乎是分答的前辈,但经过去年5月一场大战之后,因为“好玩”而做的“值乎”完全败给了内部创业的“分答”。因为互动特性的加入,令“分答”成为目前信息流动最快的内容付费产品。即问即答的主体形式,令其更像是个“咨询产品”。 喜马拉雅的优势在于终端安装量极高,但内容生产端最为良莠不齐。这样会令用户在筛选有用信息时花更多时间,从这个角度来说,其信息流动性也会被削弱。 从刚推出的“醒来”内容来看,豆瓣似乎还是愿意从它赖以起家的“文艺清新”的标签出发,从“垂直用户群”寻找内容变现的可能性。但从读诗到读《红楼梦》再到读史,这些制作门槛并不高,如果对手们愿意,分分钟可以山寨一个出来,用户多、口碑好、付费意愿强烈、内容提供方分成也多。 而豆瓣的问题是,想让文艺青年付费的尝试,豆瓣早就做过,也失败了——2013年1月,豆瓣FM推出了付费版本的豆瓣FM Pro,用户可以通过每月10元或半年50元的价格获得Pro使用资格,好处是提供192Kbps格式的音乐。要知道,网易云音乐一开始就打出320Kbps格式的音乐,而且还是免费。毫无诚意的Pro版的推出,成为豆瓣FM用户大量流失的开始,上千万级的豆瓣FM用户群纷纷改换平台。 人常说“世道变坏是从嘲笑文艺青年开始的”,别逗了,世界上没有几个真·文艺青年!世道变坏何尝不是从假文艺之名占便宜和骗炮开始的?你所见的所谓“文艺青年”是最不靠谱的用户群体,懒惰,丧逼,唱民谣,囊中羞涩还装小资。你跟他们讲情怀,可以;想收费,对不起我没钱,拜拜。 如今,豆瓣FM还是没能成为豆瓣的主力业务(而品玩君在查证时才发现,自己不知为何已是Pro会员,且续到2018年了)。
#一切往事都在梦中# 总的来说,判断内容价值高下的标准是:流动性越强,可提供的金钱价值越高;流动性越弱,可提供的收藏价值越高;实用性或潜在实用性越强,可提供的金钱价值越高;实用性或潜在实用性越弱,可提供的金钱价值就越低。 很不幸,就刚推出的“醒来”系列来看,“豆瓣时间”恰恰是那种“实用性或潜在实用性弱”的付费信息,不仅无法用付费内容抚平用户的生存和信息焦虑心态,且在可见的将来,讲《红楼梦》和《史记》,也没有看得出它能跳出既定命运的可能性。或许真如北岛自己说的那样—— 一切都是命运。 (编辑:济南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