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济南站长网 (https://www.053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七夕到了,又到了自动驾驶“冤家”恋爱的季节

发布时间:2017-09-01 09:38:02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李北辰的网站
导读:副标题#e# 用纵横交错形容 2017 年全球自动驾驶格局,再合适不过。 8 月 16 日,宝马集团,英特尔与Mobileye宣布,接纳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作为首家汽车制造商,加入其自动驾驶平台开发项目。在这一联盟团队的期许中,四家公司将互相搭接长板,缩短自动驾驶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用纵横交错形容 2017 年全球自动驾驶格局,再合适不过。

8 月 16 日,宝马集团,英特尔与Mobileye宣布,接纳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作为首家汽车制造商,加入其自动驾驶平台开发项目。在这一联盟团队的期许中,四家公司将互相搭接长板,缩短自动驾驶汽车上市时间。菲亚特克莱斯勒首席执行官Sergio Marchionne坦言:“为了推进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必须在汽车制造商,技术提供商和供应商之间建立伙伴关系,各家公司基于共同的愿景和目标携手合作,将形成一种协同效应和规模经济。”

嗯,其他联盟也是这么想的。

进入 2017 年,各大传统车厂,科技巨头与产业链供应商已达成共识:相比于孤军奋战,“组团作战”或许才是应对自动驾驶这一革命性技术转捩点的新姿势。

就在最近,这一行业“协同进化”的态势,再次集中爆发。

较早前,宝马和戴姆勒就都已宣布与供应商结盟,充分利用更大体量的工程师开发自动驾驶汽车; 8 月 11 日,一贯以保守著称的丰田汽车宣布,与英特尔,爱立信,日本电装,NTT 成立“自动驾驶边缘计算联盟”(Automotive Edge Computing Consortium,AECC),试图为“建立一整套生态系统,用来支持新兴服务,譬如智能驾驶,实时数据地图以及基于云计算的辅助驾驶。”并表示未来数月,将邀请全球科技公司加入其中。

继续转动时间轴。就在上个月,看起来已在自动驾驶军备竞赛中落后一步的打车应用Lyft,也表示将成立自动驾驶汽车部门,并开发“开放式无人驾驶平台”,吸引各家汽车厂商的加入。譬如已向Lyft投资 5 亿美元的通用汽车就被邀请加入平台,通用的车辆收集数据将用于建造高分辨率的地图,以及优化能自主驾驶汽车的计算机。

而国内这边,百度Apollo计划也在迅速扩张“朋友圈”的人数。上个月他们与微软达成协议,双方将通过微软Azure向Apollo计划的合作伙伴提供云服务,以中国为中心将Apollo计划扩展到美国和欧洲。作为全球自动驾驶技术第一次系统级别的开放,Apollo类似其它几个联盟的集大成者,能为车厂提供包括车辆平台,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云端数据服务在内的完整服务,试图帮助他们迅速完成从 0 到 1 的启动。

说来有趣,自诞生伊始,工业革命的象征物——汽车,就与互联网时代的“跨界连接”精神背道而驰,百年来,保守主义都是汽车厂商的核心价值观。而当自动驾驶处于大规模爆发的前夜,哪怕在一年多前,多数汽车厂商也仍然延续着单打独斗的守旧模式,醉心于自主研发自动驾驶汽车,各自赶路。

但如前所述,今年,这些车厂似乎忽然意识到了什么,不断开展“拉拢赶路人”的军备竞赛,他们将自动驾驶领域的商业策略由“产品”转向“建立网络”,试图在最短时间形成合力。

问题是:这些车厂究竟意识到了什么?为什么纷纷打起“团战”?而中国又将在这张价值千亿美金的巨大网络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他们为何结盟?

业内共识是:传统车厂在自动化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严重仰仗“软硬件结合”——或者说“联盟”的搭建。理由大可分为两类:技术限制,和商业策略。

先说前者。众所周知,传统汽车的全球化产业链以复杂著称,如今自动驾驶技术的深度介入,进一步拉伸了产业链的纵深,任何企业都无法凭一己之力完成技术跃迁。理由非常简单,自动驾驶并非人工智能技术与设备的简单嫁接,而是一次基于颠覆性技术的产业整合。一台可量产的自动驾驶汽车,需要一整套算法,硬件,传感系统,基础决策和数据收集等能力的复合型解决方案。

李开复就曾直言,自动驾驶需要解决所有AI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意味着,相比智能手机,自动驾驶产业链更依赖各位玩家的共同搭建,且其中的精密程度,以及对可靠性的要求,也都超过了智能手机。

最直接的理由是,在大众领域,人们对颠覆性技术都会经历从警惕到信任的流程,现阶段不少人仍对自动驾驶持观望态度,对技术故障的容忍度非常之低。这也难怪,举个例子,相比可以随时重启的手机,在路上倘若一台汽车自动重启,无疑是一场灾难,于是所有厂商都对自动驾驶技术抱有最谨慎的态度,“组团找bug”确实会缩短技术成熟的时间。

而企业联盟在技术上的第二个原因,是数据。

常识是:自动驾驶是以人工智能驱动,而数据是这一轮人工智能爆发最重要的养料——自动驾驶亦如此,其本质就是一台移动的数据终端(预计到 2025 年,汽车和云计算服务器之间的数据流量将达到每月10EB,大约是目前的 1 万倍)。而越是在起跑阶段,越需要庞大测试数据的喂养。此时若不同厂商各自为战,“分装”数据,势必将让整个行业受损。

而仍然考虑到自动驾驶的安全性,理论上,为了驾驶策略的优化,自动驾驶行业需要比手机更具流通性的数据共享。所以,结成联盟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通过人工智能的收益递增原则获得规模效应。

当然,不同玩家选择结盟,不只由于受困于技术所限,还有商业上的现实原因。

尽管没人怀疑,在可预见的未来,自动驾驶将为人类带去巨大福祉,但至少在现阶段,老牌汽车巨头也在担心自动驾驶无法在短期内迎来利润回报,此时放弃单独研发,组团作战,无疑可以分摊投资负担和风险。

也不难理解,其实智能汽车的产能压力一直很大,以风头正劲的特斯拉Model3 为例,在他们的时间表里, 7 月Model3 的产量为 50 辆,预计 8 月产量将达 100 辆, 9 月将超过 1500 辆, 12 月将达 2000 辆, 2018 年产量将超 50 万辆——必须承认,对于一家过去两年年产量从未超过 10 万辆的制造企业来说,这已属于令人振奋的“产能大跃进”,但即便最乐观的人,也很难将特斯拉与苹果在智能手机市场的渗透率相提并论,要知道,美国当下每年的汽车销量约为 1700 万辆,即便特斯拉将产能提升至 100 万台,也不过是整个行业的零头。所以这种背景下,多数车厂选择开放合作,分摊投入,或许是更睿智的选择。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追溯历史,当一项革新技术来临,产业内部势必将带来一次重新洗牌。一方面,自动驾驶这条赛道上,行至终点的永远是少数,会有昔日巨头中途掉队;另一方面,会有旧格局中的二三线品牌,通过加入联盟,实现弯道超车。

总之,结盟,会为整个汽车产业带去一股充满不确定性的新势力。

 

欧美市场的式微

综上所述,结盟是入局者的理性选择。而当战略已定,选择与谁结盟,在哪结盟,就成为车厂下一个关口。

而在一些论者眼中,相比起汽车工业较发达的欧美,被更开放的政策环境滋养的中国市场,或许是更适合结盟的地方。其中有宏观经济原因,也有产业自身的原因。

(编辑:济南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