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姐姐”到“种花家”,大数据折射出的95后兴趣标签
95 后年轻人是原生于互联网的一代,浏览器使用时长足够,让他们有足够多的时间关注密集的信息。这群人的浏览器大数据显示,他们既关心时事新闻,也能照顾到自己的小圈子,他们甚至可以做到“全天 16 小时不掉线”,尤其是在早间和晚间阅读的黄金时段表现活跃,浏览人数占到人群总体的33%。 在B站走红的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就是最好的例子。很多 95 后年轻人喜爱的这部国产动漫,很多非 95 后却不知道,这部动漫是以爱国为题材的国产漫画。 “泪奔!”、“看一集哭一集”是这部动画的常见弹幕,如果你开着弹幕,每到一集的片尾曲《追梦赤子心》响起时,就能感受到无数条弹幕陪你一起泪流满面的情景;“种花家”(中华家的谐音)这个关键词也成了 95 后年轻人中刷屏的口头禅。 无独有偶,宣扬中国民族凝聚力的《战狼II》高达 50 亿+的票房中,有部分正是 95 后小朋友贡献的。如果你身边有 95 后乃至 00 后小朋友观看了《战狼II》,你会有很大概率在他们的表情中读出一种民族自豪感。 “无论你在海外遇到了怎样的危险,请你记住,你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一位 95 后的中学生在观后感中这样写。在观看《战狼II》过程中,这位中学生“经历了愤怒、悲痛和感动”的情绪变化,她还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表示,“饭可以不吃,电影不能不看。” 95 后人群真的不是想当然的“非主流”,他们同样善于接收正能量。 网络社交的入口依然是“兴趣”《报告》数据显示,目前,在 95 后人群中,微信的关注指数为26.7%,陌陌为8.3%,Facebook为5.3%,远远高于其他社交方式。 但显然不同的是, 95 后的社交方式已经不满足于语音、图片了,当业内还在讨论“下一代社交”可能是什么形态的时候, 95 后人群已经给出了他们的答案。除了共同的偶像小组,游戏,也成为典型的社交入口。 游戏《王者荣耀》的火爆代表了 95 后社交方式的升级,它在 95 后人群中的关注指数高达25.1%,接近了微信的26.7%。 这款游戏在年轻人中的风靡,甚至成了很多人的研究课题。一位 70 后的中科院研究员为了研究《王者荣耀》为何受到年轻人的热爱,在游戏中组建了了一支战队,进而发展成一个微信群,在群里他得知嫌弃自己的“打得太差”的队友们竟是一群正在准备高考的中学生们。 “如果需要从随机模式战斗进入固定模式战斗,必须有相对稳定的同伴玩家,抱团取暖。而《王者荣耀》快速传播和在各类人群中引发热玩的奥妙也就在于此。”这位研究员在报告中这样总结。 《王者荣耀》能产生强大的用户粘性,和其承载的社交功能密不可分:无论是基于微信关系邀请的好友,还是一个点赞换来的网友,在游戏世界中的人,都成为了抱团取暖的战友。 融入了“召唤队友”这样的社交功能的《王者荣耀》,将现实中真实的社会关系在虚拟网络世界中予以借位融合,深深吸引了 95 后年轻群体,成为兴趣社交的新入口。 QQ浏览器通过大数据清晰的展示了 95 后人群的兴趣走向,娱乐兴趣导致他们“按偶像分群”(个性)、自嗨的同时更加关注社会性事件(责任)和 16 小时不掉线(勤奋)……写入了 95 后年轻人的新词典,更是成为研究这一群体绕不开的关键词。 同时, 95 后的足迹遍布了从微信朋友圈、AB站到QQ浏览器这样的内容消费平台,从二次元、偶像女团到《王者荣耀》粉,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用兴趣投票。这也是为什么QQ浏览器把“跟着兴趣走下去”作为了全新的品牌主张,兴趣,已经成为 95 后的行为准则。(本文首发钛媒体,记者/宫赫婧,编辑/葱葱) (编辑:济南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