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医疗场景支付功能在同仁医院落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成为首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单位,率先开通生活场景支付。也就是说,全体医院员工成为了“白名单客户”,可以用数字人民币在食堂、超市消费。在国内数字人民币试点一周年之际,同仁医院又将其场景扩宽,升级到了2.0版——医疗支付场景顺利落地。今天上午,记者跟随首位体验者来到门诊,看看这种新的支付方式到底怎么用。 上午10点,在长宁区政府部门工作的赵小姐来到门诊5楼的耳鼻咽喉科。“春季花粉多,我的鼻炎又犯了。”赵小姐的手机里装了一个名叫“数字人民币”的APP。在挂号窗口,她把手机上滑后,便出现一个二维码。只用了很短的时间,支付就完成了。记者看到,APP上显示的背景图片与百元纸钞左半部分相仿,存储的余额会波动。 “看起来,这种支付方式和我们习惯的第三方支付非常相似,但实际上,两者是完全不同的。”同仁医院副院长盛慧明告诉记者,数字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研发,本质是法定货币的一种,跟纸币、硬币性质一模一样,但呈现的方式不同。数字人民币简单来说就是人民币的电子版,在开通服务的过程中,没有绑定银行的账户,相当于现金就放在手机里。自去年4月央行试点数字人民币以来,试点范围不断扩大,落地场景覆盖生活交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各个领域,并形成多地试点格局。 上海市同仁医院积极顺应央行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的政策步伐,在长宁区政府、区科委和投促办的指导下,作为首批试点单位,组建了数字人民币专项工作组,围绕拓展医院支付场景先行先试、积极探索。
盛慧明告诉记者,医院的场景搭建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打通生活支付场景,第二部是打通医疗支付场景。今年1月,上海首个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在同仁医院启动,借助邮储银行的技术,职工在食堂使用“硬钱包”,就可实现点餐、消费、支付一站式体验。试点以来,全院近千名员工已开通了数字人民币账户,大家对数字人民币的接受程度也比较高。由医院信息科与财务科牵头,将打通医疗场景支付作为首批应用场景重点推进。经过3个月的开发与测试,目前覆盖两个院区、门急诊的近20个收费窗口均已开通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市民就诊只需出示手机数字人民币二维码,即可扫码支付诊疗费用,在支付方式上又增加了一个便捷、安全的新渠道。 (编辑:济南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