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济南站长网 (https://www.053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 > 经验 > 正文

曾一篇稿卖出百万,如今面临变现难题?深度内容以后靠谁供养?

发布时间:2017-10-13 03:08:02 所属栏目:经验 来源:新榜
导读:副标题#e# “ONE实验室是解散了,但团队没有散。我们还在,还会继续写。之后会在其他平台发布作品,已经有几家在和我们谈了。” 原ONE实验室负责人林珊珊告诉记者。 昨日,ONE实验室解散、团队成员离职的消息传来,引起传媒业界一片唏嘘。 ONE实验室是一个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ONE实验室是解散了,但团队没有散。我们还在,还会继续写。之后会在其他平台发布作品,已经有几家在和我们谈了。” 原ONE实验室负责人林珊珊告诉记者。

昨日,ONE实验室解散、团队成员离职的消息传来,引起传媒业界一片唏嘘。

ONE实验室是一个专门负责生产非虚构故事的团队,因为汇集了国内最优秀一批非虚构作者,在业界有“特稿梦之队”的称号。

曾一篇稿卖出百万,如今面临变现难题?深度内容以后靠谁供养?

它所属的公司是韩寒创办的亭东文化,相比ONE实验室,亭东文化旗下的另外两个内容产品可能知名度更高:主打文艺风的App“ONE”(一个)和微信公号“ONE文艺生活”。

其实ONE实验室从诞生之初,就带着引人注目的光环。因为执掌它的是李海鹏,中国特稿最早的开拓者。 2003 年 6 月 19 日,李海鹏在《南方周末》第 25 版上刊发的《举重冠军之死》,开启了纸媒特稿的黄金时代。

曾一篇稿卖出百万,如今面临变现难题?深度内容以后靠谁供养?

李海鹏

而如今,特稿的阵地转移到了新媒体平台上。当大批自媒体还在拼命蹭热点,挑拨情绪的时候,人物、GQ等公号以高质量的特稿,时不时地刷着大家的屏,为这个时代留下有深度和温度的内容。

非虚构写作的价值又重新显现出来,在内容产业中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连咪蒙团队都开始招募写深度内容的人。

ONE实验室的解散,虽然令人遗憾,也有其现实意义。非虚构写作是一门传统、高贵的手艺,但也随着时代在不断发展,寻找着适合当下环境的生存模式。

曾一篇稿卖出百万,如今面临变现难题?深度内容以后靠谁供养?

今天下午,李海鹏在朋友圈发表了对ONE实验室解散的回应

ONE实验室:“一场美好的仗”

2016 年 6 月,李海鹏离开执掌逾两年的《时尚先生》,加盟韩寒的亭东文化担任首席内容官。

曾一篇稿卖出百万,如今面临变现难题?深度内容以后靠谁供养?

当时他发朋友圈说,“我们要去打一场美好的仗了”。

李海鹏将原先《时尚先生》的特稿团队带到了ONE实验室,还从《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人物》等媒体挖来了不少知名的特稿记者。比如大三时创作出《少年杀母事件》的林珊珊,现象级特稿《太平洋大逃杀》的作者杜强,曾获腾讯传媒“年度特稿”奖的《大兴安岭杀人事件》作者魏玲,在《人物》实习时写出《北京零点后》的王天挺……

据林珊珊介绍,在ONE实验室解散之前,团队一共有 10 人,包括一位事实核查员。

今年 1 月 6 日,ONE实验室发出一篇特稿《飞越十三号室》,由前《人物》记者钱杨采写,讲述临沂网戒中心里发生的故事。随后,ONE实验室陆续发表了《生死巴丹吉林》《绝命深潜》等脍炙人口的稿件,被各种公号和平台转载推荐,并成功引起了一些影视公司的注意。

7 月 20 日,ONE实验室在微信公号里发布了一个消息,《生死巴丹吉林》将改编成电影。导演娄磐说,它将会是“一部动人心魄的作品”。

曾一篇稿卖出百万,如今面临变现难题?深度内容以后靠谁供养?

可惜的是,在公布了这条喜讯之后,ONE实验室再次传出的消息就是解散。

为什么这支“特稿梦之队”会出走?据业界人士透露,并非因为项目亏损导致,而是投资方对投入产出比不满。

ONE实验室的商业变现主要是售卖影视改编权,李海鹏对非虚构故事在影视市场中的价值很有信心,而且认为在现实题材作品方面,非虚构作者比编剧更具优势。他在劝杜强不要去当编剧时说了一句,“编剧在北京就有 20 万,全中国会做非虚构的人不超过 20 个。”

的确,在靠流量明星支撑的烂片接连“扑街”后,中国的影视市场逐渐开始重视剧本的质量。但通过非虚构写作的方式来采写影视素材,生产成本或许过于高昂了。

曾一篇稿卖出百万,如今面临变现难题?深度内容以后靠谁供养?

前《南方周末》记者、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候选人方可成朋友圈截图

一篇上万字的特稿,动辄耗费数月,记者需要辗转多地,采访多人,再加上后期事实核查和编辑修改的时间,在如今追求时效性的新媒体环境中,这些时间和人力成本不是一般平台能够承受的。

在《南方周末》发布的《反侵权公告》中指出,“南方周末稿件中每个字的生产成本是 12 元,凝结了记者们的心血和汗水。”而特稿的生产成本,很可能比这个更高。

曾一篇稿卖出百万,如今面临变现难题?深度内容以后靠谁供养?

从 1 月上线到 10 月解散,ONE实验室一共产出了十篇左右的原创作品,而且从 3 月之后,更新频率变得很低。

3 月底,我们在采访李海鹏的老搭档、负责ONE整体内容业务的林天宏时,他曾说过一个问题:这些从前在媒体工作的特稿记者,需要转变选题的思路,“如果在媒体可以做,但不是每个故事都有影视化的价值。”为了让作品有改编价值,他们不得不做一些取舍,找选题的难度大大增加。

不到一年,这场“美好的仗”打到了尾声。

ONE实验室有顶尖的写作者,有精彩的作品,可惜变现模式太单一,而且具有偶然性。不过对于他们来说,换个地方一切还是可以继续,需要的只是找到一个能供养他们的平台。

(编辑:济南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