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济南站长网 (https://www.053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数据 > 正文

李德毅:大数据时代的跨界实行

发布时间:2021-06-24 11:49:31 所属栏目:大数据 来源:互联网
导读:2014年7月13日,由北京大学 信息化 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北京大学CIO班教务办公室和中国新一代IT产业推进联盟主办,北达软协办,CIO时代网承办的第三届中国 大数据 应用论坛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来自业界的相关专家学者、CIO、媒体朋友等150多人参与了此次的

    2014年7月13日,由北京大学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北京大学CIO班教务办公室和中国新一代IT产业推进联盟主办,北达软协办,CIO时代网承办的“第三届中国大数据应用论坛”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来自业界的相关专家学者、CIO、媒体朋友等150多人参与了此次的大数据盛会。


    在专家演讲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院士为大家带来了《大数据时代的跨界应用》的主题演讲,他在演讲中谈到:泛在传感器、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造就了大数据时代,传统意义的学科界别、产业界别、商业界别日趋模糊,跨界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模式。李院士还重点与大家分析了IT产业与汽车产业的跨界融合,提到目前火热的智能汽车就是大数据的移动应用,个人移动共享工具才是21世纪的交通。汽车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也随着技术的发展开始转移,汽车电子在制造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以下为演讲实录: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德毅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大数据时代跨界创新”,这个跨界不是跨别的行业,而是这个行业做得不够好,需要跟别的行业一起交叉融合。马云原来是做互联网的,现在又做互联网金融,这就是跨界。


    我认为:泛在传感器、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造就了大数据时代,传统意义的学科界别、产业界别、商业界别日趋模糊。微信是通信吗,是传统意义电话通信吗?不是,是四不象,微信可以致富,可以文字变语音,还可以交朋友聊天,这种形态是以前的电话覆盖不了的。跨界形成新的商业模式、产业模式叫做四不象,中国人传统思想名不正言不顺,现在这个社会往往名不正的能推动社会前进。


    先讲机器人,习主席有次讲话重点讲机器人,其实机器人早在我们身边,只不过我们没有发现。我们身边的语音机器人怎么为我们服务呢?大家拿着手机向一个服务中心提出服务请求,语音机器人开始给你服务,只要拨那个客户号码,机器人会第一时间为你服务,我们叫录音电话。比如问一下包月上网套餐,机器人会有语音回答:先生你好,目前您使用神州行免费。我们可能没有想到跟我们对话的不是人,而是一个语音机器人。这样的语音机器服务人已经实现了,以中国移动一个中等规模省级客服中心为例,一年客户服务总量300万小时,这个搜索引擎不是我们习惯的Google,对百度的文字搜索引擎习惯。真正创新是语音搜索引擎,图片搜索引擎,发一个视频,把有关的视频找出来。我们的目的很简单,把数据碎片化,碎片检索,这样一来省级移动客户,我雇佣500个人应付每天客户请求,还是雇佣50个人作为特殊服务,因为有些问题语音机器回答不了,但起码说明机器人代替人的时代到来已经到来了。好多大企业老板都提出来,说不想雇佣常规劳动力,要搞机器人,从语言变文字,文字变语音这么多产品,不是科学是技术,是为你服务的产品。现在生活告诉我们一个最基本的事情,让数据说话,目前已经是这样了。云搜索引擎都解决这样的问题。


    有的企业提出这样的口号是“先干掉短信,下一个目标是语音通话”,要改变电信行业服务。微信可以怎么服务?以前毛泽东说我们是千里眼,顺风耳。买一个好东西在淘宝店多少次对话,淘宝店主要拍多少照片给你看,还讨价还价,要看信用怎么样,店主也不容易。国家提出来企业是创业主体,不服气不行,企业已经改变了。无论是搬运、研磨,还是微电子产品生产线上精细灵巧机器人我们已经随处可见。以达芬奇机器人为代表的多手臂可遥控的微创手术工具,在从泌尿外科到心脏病的一系列手术中成功使用,大大地激发了人们去研发柔软小巧安全和智能的医疗机器人。如果癌症需要开刀需要手术,但是用那个机器10分钟20分钟解决问题,这是一个什么现象?很多企业老总到美国把手术做完捐款,把癌症早期排除了。


    机器人总数会超过我们身边的宠物吗?现在有人提出来说,2030年机器人超过人的3倍,一个人有3个机器人服务。汽车会被轮式机器人颠覆吗,物联网更高境界是机器人联网吗?我们现在强调中国的产值从实体经济做起,因为虚拟经济丰富,实体经济一个很重要方面就是生产中高端产品,靠劳动力,靠资源,靠资金,生产机器人是企业家可以关注的。


    我们现在讲一讲两个行业在这个问题上是怎么表现的,一个IT,一个是汽车行业,让我们看看这两个行业是怎么碰撞的。大家知道,汽车是我们国家的第二大制造实体经济,有人现在提出来生产无人驾驶车,把原来的汽车颠覆掉有可能吗?2013年麦肯锡预测了12项决定未来经济的颠覆性技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先进机器人和无人驾驶车,前面几项和无人驾驶相关。可以说,智能车是大数据的移动应用。


    自从1885年德国工程师发明第一辆汽车开始,汽车工业已经走过了130年辉煌历程,汽车改变了全球交通、社会形态和人类生活,成为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汽车行业充满成就感。1885年,奔驰申报了第一个发明专利发明汽车;1893年,法国使用车开始发放驾驶证;1913年,美国福特公司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汽车;20世纪中叶,单一车型在流水线配线上大规模作业形成量产。100年汽车工业成功的两大要素:规模化生产和精细化管理。比如两辆汽车撞了,怎么样使损失最少,人们在现在追求好车子,底盘重,解决汽车质量问题等等。


[page]    汽车正式引入人类生活,以孤立的模式运行一百余年。把汽车运行轨迹通过方向盘控制、速度动力学控制。车辆动力学性质目前相当完善,现在买车高价卖,里面沙发搞得再好不值钱,后来想把汽车里面电子搞好,汽车小音响很漂亮,汽车再增加附加值很难。人们把目光聚焦到汽车电子化、汽车数字化,有巨大空间。在此基础上轮式机器人主要不是改变车辆动力学性质,而是实现智能驾驶。


    个人移动共享工具,才是21世纪的交通。汽车会不会被颠覆,颠覆性技术打破常规技术发展路线,另辟蹊径的新技术,其影响范围深广,能够对已有传统技术或主流技术的继续使用产生颠覆性效果。颠覆技术是不容易的,但我们可以找到颠覆性技术例子。


    第一个颠覆,是数码相机对柯达胶卷的颠覆;第二个颠覆,是互联网阅读对纸出版业的颠覆。这个颠覆现在正在发生着,现在看书可以在淘宝买,在微信上手机上电子阅读,这种碎片阅读是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第三个颠覆,导航系统普遍应用对传统地图的颠覆。现在人人拿手机,天天导航,这说明什么?第二个与第三个颠覆正在发生,真正的竞争是跨界竞争,动摇业界霸主原动力常常是跨界的颠覆技术,真正的颠覆往往不是本行业的,始终关注业内竞争对手的双方。


    我国汽车已有30多年历史了,刚才有人说60多年,曾经用市场换技术的汽车国产化被证明并不看好,而今自动驾驶已经成为全球一流汽车业的新技术标杆。科学技术从来就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所有的创新都是自主的原创性的。我们中国人发明一个原创,一个消化吸收再创新,各位认为所有创新应该是自主原创的,不是中国就是自主的,外国不是自主的,不对。只有原创性技术才能使我们成为新产品和市场规则的重要制订者和主导者。美国无人驾驶车好几个开出去,我们中国交管局要不要搞一下,自动驾驶车驾照怎么拿。我们看Google车,这个车上面是汽车创新。我们做智能车方面,2010年启动重大计划,2亿资金组织高等院校和企业搞自动驾驶比赛,今年比赛仍然进行。


    我们自己的课题组做了智能驾驶车测试,是从北京开往天津,是我们第18次试验报告总结。我们使用的雷达是四线雷达,不是六线的,完成了自主超车等7个科目的试验,总里程114公里,平均时速79.06公里,最高时速110公里,自主超车12次,邻道超车21次。我们清华大学也是一个重要的车队,有两个组,一个软件组一个工程组,首先我需要我们的队会开车,清华大学到美国去买了控制器,这个团队不是。还一个单位拼雷达,搞特色。现在我们课题组做什么,智商测试,我们选了路段,这是试验路段,地形复杂,爬坡,下坡,这样比较艰苦条件下,我们做一个汽车要拿个驾照怎么样测指标,精度指标是3个20厘米,偏离预设行驶轨道横向误差小于20厘米,停止线定点停车误差小于20厘米,可靠性指标:3个99%.汽车不是设计出来的,是跑出来的,这就是为什么同一个品牌汽车有差异,因为汽车的不确定因素很大。


    今年中国无人驾驶会很热闹,因为马上要组织一次比赛,国家体育总局从今年起两年组织一次机器人比赛。这个行业用这种办法来刺激创新,CIO老板们你们应该考虑一下。从汽车转移升级看跨界创新,不是那么容易的。


    汽车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转移的,从19世纪的车身、传动、结构等,到20世纪的发动机、电气、被动安全、能源、排放等,到目前人们感兴趣模块化,汽车电子,主动安全和自动驾驶。21世纪汽车制造业转型,模块化通用平台上实现汽车跨车型、跨级别的规模生产,包括从车体架构到智能驾驶在内的模块划分、标准设计、个性化定制、柔性制造、灵活组装和敏捷生产。


    汽车电子在制造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电子行业人不按照跨越了解,通过自己电子行业标准人家不理睬,因为东西在人家手里,要控制人家很难。上汽提出来三个转型方向:智能化、新能源、轻量化,它拿出来1千万来投资研发。凡通过车辆外加装的方法实现智能驾驶,凡离开量产谈智能驾驶都是小儿科,我认为这句话成立;第二,汽车发展的方向是主动安全,避免事故。凡价格在万元以上传感器要在量产的汽车工业中用来提高主动安全,都难以被采纳,我们如果不跨界、不去了解市场就很难知道;第三,有的人说无人驾驶、智能交通是瞎扯,北京市这么多人开车,哪个不比机器人智能强,但还是堵,智能车实现对全国普遍存在的城市交通拥堵现状也不会有很大的改变,我也赞同。


    汽车行业的三个问题,是对IT人的倒逼。现在两条路线在潜在较量,一条渐进式路线,汽车行业当务之急是利用IT技术,特别是智能技术,改进能源和动力系统,节能减排,提升安全性和舒适型,其次是实现汽车信息化,有利于车联网。面对IT行业大潮,汽车行业可以做很多改变,比如车主身份自动识别,将来可能不需要车钥匙,一说话就知道是你了。为提高人类的移动生活品质,我们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车辆驾驶方式,把人从低级、烦琐、持久的驾驶活动中解脱出来。到2025年左右,80%的车自动行驶,2025年不是可望不可及的,还是可以的。我国平均每天死亡280人,不算受伤的,相当于每天一次重大空难。移动生活打电话,说交通不要打,很难避免。所以IT人认为,人工孤立驾驶时代一去不复返。我自己认为智能驾驶基础科学问题注意力吸引和注意力分散中的认知问题。把机器人速度回归到人类移动的生存、生活状态。咱们真正开汽车时候速度在100公里以下。发展有自主能力的智能移动机器人,不仅是代步工具,更是手机之外人的第二智能代理。会像骑士麾下的骏马,和人相伴相随,双驾双控,友好交互,能够和手机和谐相处,提高人类移动生活品质。


    我们提出双驾双控,自动驾驶和人工驾驶不是简单非此即彼,要考虑自动驾驶过程中人如何自然干预。我们现在做的方案和一般方案不一样。我现在方案是这样子,这边人工驾驶,这边自动驾驶。移动机器人配置中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传感器解决方案,要让更多更好的异构传感器时刻专注周边,让移动互联网和位置服务提供支撑,实现驾驶认知和驾驶行为的形式,自主完成低级、烦琐、持久的驾驶活动,马路杀手将不复存在!


    我们近期创新,希望把所有的创新往移动智能机器人转移,我们人移动生活中一个步长60、70公分,如果我们做到每小时3、4公里就不错了。澳门有一个生产机器人的公司,在家里从一个房间到一个房间门比较窄,在外面散布,可以自动驾驶,每小时几十公里,这个挺好。有一位老总说:老人最需要的不是汽车,而是机器人,老人也许最需要的不是孩子照顾,而是走完人生活得有尊严,我觉得这两句话很好。


    可乘坐的机器人、苹果概念车、特斯拉等,最近公布几百专利,这是我们要颠覆的汽车。Google驾驶车很简单,可以让人在家里就知道爱人的开车速度多少、耗油多少,这是很智能的。导航和智能手表等等,都可以往机器上做。给大家做个分析,到2015年,60岁以上老人有2亿,14岁儿童有2亿,14到35岁的人又4.4亿,残疾人8500万,如果每个移动智能机器人价值1万元,那就是9万亿产值,相当于4个省的GDP总和。真正的机器人除了刚才讲的服务机器人外,医疗健康机器人也不可小看。随着机器人革命到来,大量产业工人、医生和服务员都将转型成为机器人的创造者和使用者。谢谢大家!

(编辑:济南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