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济南站长网 (https://www.053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数据 > 正文

CIO:AI时代校长新角色

发布时间:2021-07-11 12:30:26 所属栏目:大数据 来源:互联网
导读:人工智能即将改变整个学校、影响整个教育,校长如何才能适应这样的变化?应该如何做好准备? 今年初,《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发布,就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对各部门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也是一个光荣的历史使命。站在两个一百年的
人工智能即将改变整个学校、影响整个教育,校长如何才能适应这样的变化?应该如何做好准备?
今年初,《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发布,就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对各部门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也是一个光荣的历史使命。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高度,作为校长,我们如何参与到这一伟大的征程中,在实现教育强国的伟大实践中担当何种角色?我想,除了做好常规的角色扮演之外,CIO是新时代给予校长的新角色、新使命。
 
何谓CIO?即首席信息官(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在各级各类学校逐步建立由校领导担任首席信息官(CIO)的制度,全面统筹本单位信息化的规划与发展”。这是在教育现代化大背景下,教育部首次提出学校管理应该设置这一角色。信息时代尤其是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做好CIO是我们每个校长的必答题。
 
未来已来,新角色要求校长应战新时代
 
面对人工智能这一变革浪潮,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实力、参与全球竞争、力争赢得主动和先机的重要驱动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深刻指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错失一个机遇,就有可能错过整整一个时代。
 
不仅如此,人工智能时代也正在塑造教育的新形态,让教育呈现新特点:人工智能技术高度融入学校治理的方方面面;个性化学习和深度学习是学习的主要方式;课程建构发生了本质改变。面对这样的新变化,国家层面已经进行了科学、系统的顶层设计,如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建设人工智能学科,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智能教育作为重点任务成为人工智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5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要全面建成“三通两平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理想学习型社会。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如语音识别、视觉识别技术、自适应学习、直觉感知等在国际上获得广泛关注与认可。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也是如此。面对新形势新需求,校长必须主动求变应变,牢牢把握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着眼点,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观念理念更新为核心,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接受人工智能对教育变革的巨大挑战,做好CIO这一新角色。
 
阿尔法狗系统开发团队创始人戴密斯·哈萨比斯提出了“创造解决世界上一切问题的通用人工智能”这一目标。这是一个多么值得期待的理想王国——可以让计算机(机器)通过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使得这些计算机(机器)会听、会看、会说、会思考、会学习、会行动。计算机(机器)什么都会了,连学习都可以了,那么,我们真正的人在哪里?如何对人类进行教育,树立怎样的教育理念成为人工智能时代下CIO这一角色的另一个追问。
 
要解决这个追问,我们应该回到教育原点,回到党的教育方针上进行思考和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新时代永不改变的方向和目标。
 
人工智能时代,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协作沟通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灵活性与适应能力、主动性与自我导向、跨文化交流能力、高效的行动力、责任感、领导力等,都是关键的竞争力。审视教育的发展历史,俯瞰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巨大影响,在迈向2035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要求校长把教育理念聚焦在公平、优质、全面和可持续发展上来。否则,会走向误区甚至是反面。
 
重新构建,新角色要求校长提升新能力
 
从学校管理的角度上看,人工智能时代CIO这一新角色要求校长应该具备极强的学习能力,能熟练掌握学校教育信息化业务流程,具有较强的领导力和协调沟通能力,同时还要具备信息系统规划设计的专业技能。随着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日益广泛,校长一定要在校园环境建设、课程建构、学习方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师生互动、社会实践、学生评价乃至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进行重新建构、整体设计、系统推进,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要求。
 
校园网络泛在化。预计随着5G甚至6G技术的普及,人工智能时代的学校将处于高速网络无处不在的新态势,师生时时、处处都可以通过网络与任何人、任何事物做信息交互和数据连接,真正做到网络泛在化。这种校园环境的外在物化形成了一种友好型环境,学校内在的教学环境也应该更加开放和互动。因此,校长应该让学校实现课内环境与课外环境的有机融合,线上与线下融为一体,学校与家庭(含社会)进行高度数字化链接,让校园成为一个高度智能化的世界,高度个性化学习的世界,同时也是一个泛在学习的世界。
 
课程建构生活化。一是指专门的人工智能课程生活化。这种课程构建应该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个性特征,让学生学习人工智能知识、技能及应用课程。二是指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整合时的生活化。要基于学生兴趣,以任务式学习、项目式学习和设计学习等方式,使用人工智能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探究、合作、创新和创造能力。三是指跨学科课程建构时的生活化。尤其要借鉴国外STEM课程的做法与经验,融合语文、数学、外语、生物、物理、化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进行跨学科建构。
 
学习方式深度化。校长新角色要加速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借助人工智能,根据学生特定的学习需求生成个性化、定制化的学习方案,打破学习空间限制,让孩子在教师(教师也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指引下,实现泛在学习、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与网络团队学习。引导孩子(尤其是高年级)根据有关学科特点进行深度化的学习,从而让自适应学习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主要学习方式。
 
教学模式民主化。校长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展学习需求、过程与结果的诊断、追踪与评价,推动教学方式变革,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引导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和指导。以信息技术驱动教与学的方式变革,更好地进行动态数据收集、自动适配与数据间的关联分析,从而有助于重构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的新机制。要保证这一新机制的形成,师生交往的民主化是关键。
 
解放教师,新角色要求校长“智慧”育人
 
人工智能时代,校长要利用技术解放教师,让教师从繁重的、简单的、重复的、机械的工作尤其是体力工作中解放出来。让教师使用高度智能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让这些高度智能化的教学手段提供给孩子最需要的知识、最切合的技能、最贴心的辅导。让集实时智能诊断、虚拟实验与远程互动等技术于一体的智能化教学手段,走进学校、走进教室、走进孩子,引领师生实现个性化教学与学习。
 
教学内容生成化。作为校长,最应该明白的一点是,人工智能进一步丰富了教育教学内容,而不是把教育教学内容局限在所谓的“算法”“算理”上,而是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尤其是孩子生理年龄特征,结合学校和区域实际,进一步丰富和生成教学内容。既要关注人工智能本身,也要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更要关注孩子自身的特点。
 
学生评价多元化。人工智能使真正的学生多元化评价成为现实,人工智能技术将区块链应用到学生的综合评价中,最能体现评价的真实性、过程性、公平性和多元性,这项技术能真实完整地用数据记录孩子在学校内外的学习轨迹、生活路径、实践情形,搜集统计他们的学习数据。这种不可更改、不可逆向的技术可以实现评价主体多元、评价过程多元、评价手段多元,使得评价的过程更科学、结果更精准。
 
教师专业德育化。作为校长,我们应该清晰地明白,人工智能虽然不能取代教师这个职业,但即将改变教师的传统职能。人工智能通过“人—技—机—网”的结合,使教师的“教书”逐渐减少,而从事更具创造性的德育和人格培养等“育人”工作在逐渐增加。基于这样的变化,校长应该使教师实现专业化转向,引导教师更多关注孩子的心灵,关注孩子的情感,关注孩子的个性,从而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积极的情感、向上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使教师掌握人工智能相关素养的同时更加重视“育人”。
 
传媒大亨鲁伯特·默多克说:“我们的学校是这场科技革命风暴没能席卷的最后一个领域。”尽管如此,人工智能即将改变整个学校、影响整个教育,校长应该适应这样的变化,做好充分的准备,做个优秀的CIO。
 
柯中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中心小学校长、“国培计划”领航班首批学员。

(编辑:济南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